▲失智友善志工「慶雲阿公」分享自身故事,談他如何從照顧失智妻子的歷程中,透過繪畫重新找回生活重心與希望。(圖/南市醫提供)
視傳媒記者蔡清欽/台南報導
隨著高齡化社會逐年加劇,失智症已成為影響民眾生活品質的重要議題。根據衛生福利部推估,臺南市東區與南區的失智人口已近百人。台南市立醫院院長蔡良敏表示,失智症不僅影響患者的認知與行為,也讓家屬長期承受沉重的照護壓力,亟需醫療與社區共同支持。
為回應在地需求,台南市立醫院自2018年成立「失智共同照護中心」,提供從預防、早期診斷到持續追蹤的全方位服務,並結合中西醫資源協助延緩病程。近年來更積極推動社區友善行動,自2023年承接「東區失智友善社區計畫」以來,已服務數千個家庭,並招募超過30間友善商店與上千位「友善天使」,共同編織出一張守護記憶的溫暖網絡。
▲慶雲阿公的女兒May帶著爸爸一起參加「歡樂美術班」,用色彩與創作陪伴父親走出低潮,也在畫筆間找回親情與笑容。(圖/南市醫提供)
台南市立醫院於鹽埕圖書館舉辦「失智介入課程」邀請失智友善志工-慶雲阿公分享失智症照顧者的心路歷程。慶雲阿公的太太是失智症患者,慶雲阿公長年承受照護壓力。妻子離世後,他一度陷入低潮,女兒May為幫助父親走出哀傷,鼓勵他參加社區大學的「歡樂美術班」。沒想到這堂課,開啟了阿公繪畫的新人生,也讓他重新找回生活的重心。
慶雲阿公的建築繪畫作品多次於社區與醫院展出,甚至被製作成明信片寄送給親友。對他而言,繪畫不僅是抒發情感的出口,更是重新連結人群、重拾笑容的力量來源。如今的他,不僅是一位畫家,也是一名失智友善志工,以自身經驗陪伴其他照顧者,透過藝術分享愛與希望,用畫筆傳遞友善與力量。
蔡良敏院長表示,營造失智友善環境,不僅需要醫療團隊的專業投入,更仰賴社區居民、商店與志工的共同參與,在日常生活中多一份關懷與耐心,就能成為守護失智者的重要力量。台南市立醫院邀請更多市民一起加入失智友善行列,無論是一句問候、一個微笑,或一份理解,都是照亮記憶的微光。讓愛與包容成為社區最溫暖的底色,共同打造「記憶不孤單」的友善城市。
-
2025-10-13 21:15:13
-
2025-10-13 20:43:29
-
2025-10-13 20:41:49
-
2025-10-13 20:08:37
-
2025-10-13 20:06:23
-
2025-10-13 20:05:10
-
2025-10-13 20:03:22
-
2025-10-13 20:01:08
-
2025-10-13 19:57:19
-
2025-10-13 19:55:38
-
2025-10-13 19:5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