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傳媒記者吉雄世高雄報導】 國立高雄大學學務處13日於學生活動中心舉辦「校外服務分享會」,以「用行動傳遞溫暖、用服務成長自我」為主題,邀請多組在暑期或學期間投入偏鄉教育與社區服務的師生團隊分享經驗。各團隊以不同的服務場域與方式,展現高大學子多元關懷社會的實踐。
學務處課外活動指導組組長林宏益表示,感謝各單位多年來推動服務學習不遺餘力,並肯定學生以實際行動落實「全人教育」理念。他指出,社團經驗能培養領導與合作能力,是大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養分,也期勉學生持續以服務為核心,從中學習面對挑戰與責任。
「校外服務隊」以陪伴弱勢學童為使命,分享在地(楠梓區)國中小課輔經驗,強調「陪伴是最長期的教育」。從孩子一句「謝謝大哥哥(姊姊)」中,體會到被信任與被需要的力量,也在互動中學會療癒自己。
「希望種籽社」分享今年暑假以環島服務為主軸,隊員在15天行程中騎腳踏車訪視育幼院,並設計科學小實驗帶孩子探索自然,結合環保與教育議題,實踐永續行動。畢業學長姊與EMBA校友會提供後勤支援與保母車協助,是讓行程順利完成的幕後功臣。
「全人菁英社」分享偏鄉課輔與品格教育的經驗,帶領國小學生以遊戲學習,從中培養信任與團隊合作。社員表示,看到孩子在遊戲中學會互助,是服務過程最感動的時刻。
應用物理學系副教授余進忠帶領「科學體驗營」師生團隊,將理論融入實作,透過電機與電子實驗設計讓國中生動手操作,從遊戲中理解科學原理。他指出,設計課程的過程讓自己更能掌握教學節奏,也學會將專業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內容。
電機工程學系教授吳志宏帶領團隊長年深入蘭嶼與那瑪夏推動偏鄉科學教育,結合AI、機器人與程式設計等主題,讓國中小學生從實作中體驗科技的樂趣。他期許學生走出舒適圈,在蚊蟲叢生、交通不便的環境中磨練毅力與合作精神。吳志宏強調,服務不只是付出,更是學習的歷程,「看到孩子因為操作機器人露出笑容,就是最好的回報,也是學生生涯最難忘的印記。」
此外,學生會團隊也分享籌辦「草地音樂會」的幕後歷程,從企劃、募資到場地布置皆由學生主導。透過音樂與活動串聯校園與社區,讓居民與學生共享青春活力,並結合永續理念,將舊帆布再製為文創商品,推廣環保行動。
圖1-4:高雄大學舉辦校外服務分享會。
-
2025-10-15 21:04:25
-
2025-10-15 19:43:32
-
2025-10-15 19:29:50
-
2025-10-15 19:01:28
-
2025-10-15 17:43:58
-
2025-10-15 17:44:36
-
2025-10-15 16:57:59
-
2025-10-15 17:35:11
-
2025-10-15 17:16:26
-
2025-10-15 16:57:00
-
2025-10-15 16:5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