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山西路的「松硏草堂」於台東啟用。創辦人、前故宮專才蔡亞軒返鄉築夢,以「事親至孝,為人之本」實踐陪伴父母之孝心,並以藝術融入生活為願景。(圖/記者黃華安攝)
掛牌典禮當日,蔡亞軒與父母蔡慈要、陳其蘭同列合影,親情與理想交融成最溫馨的畫面。(圖/記者黃華安攝)
記者黃華安/台東特稿
在台東清朗的秋日藍天下,鞭炮聲與古琴音韻交織,一座融合傳統與理想的文化空間——「松硏草堂」於九月二十八日正式掛牌啟用。草堂座落於山西路的靜謐巷弄中,不僅為台東增添一處藝文場域,更承載著創辦人蔡亞軒返鄉陪伴父母的孝心,以及將文化藝術融入日常生活的願景。
蔡亞軒曾任職於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專精於文物保護與典藏。儘管故宮的工作被視為文化界的榮耀與穩定,他卻毅然選擇離開台北,回到台東家鄉,實踐「事親至孝,為人之本」的信念。談起這個決定,他表示:「陪伴父母是心中重要的一件事,看似平凡,卻是生命的根本。」
「松硏」二字蘊含深意:「松」象徵堅韌不拔的品格,「硏」代表治學與創作的精神。蔡亞軒期待草堂如松樹般長青,並以文硏之心,凝聚藝術與生活的對話。他強調:「文化不應被鎖在高殿之中,而應回到日常,與人同行。」
草堂以古琴文化為起點,設有古琴教室與展示空間,致力於斲琴技藝的傳承與推廣。同時也規劃書畫、茶藝、裱褙、雅石與木藝等多元課程,讓藝術從殿堂走入民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蔡亞軒表示:「松硏未來將持續推出藝文課程與活動,讓創作與修心並行,邀請更多人一起體驗藝術生活。」
草堂以古琴文化為起點,設有古琴教室與展示空間,致力於斲琴技藝的傳承與推廣。(圖/記者黃華安攝)
典禮現場溫馨隆重。恩師程惠德先生(右二)、安縵琴社社長柯響峰博士(左四)及琴社同門何柔誼、游雲霞、王靜純等皆自台北南下,共襄盛舉。(圖/記者黃華安攝)
回顧草堂的籌建歷程,蔡亞軒感性地說:「松硏草堂的成立並非一蹴可及,幸有師長、親友的支持,一點一滴累積而成。」他笑著補充:「我常說,台東是個可以做夢,也值得做夢的地方。感謝大家陪我一起做夢。」
掛牌典禮當日,場面溫馨隆重。蔡亞軒的恩師—古琴演奏家與斲琴大家程惠德先生、安縵琴社社長柯響峰博士,以及琴社同門何柔誼、游雲霞、王靜純等人,皆特地從台北前來共襄盛舉。現場展出多件古琴、書畫與木繪山水作品,琴聲流轉間,藝術氛圍層層堆疊,為活動掀起高潮。
蔡亞軒的藝術底蘊,來自家庭的深厚薰陶。其父蔡慈要為溥心畬再傳弟子,山水畫筆墨清雅,亦是美術教育家;其母陳其蘭精通詩詞文學,古典詩造詣深厚。在父母的培育下,他自幼習得書畫技藝與文人風骨,其後考取台南藝術大學書畫修復碩士,並以專業進入故宮服務。然而,他最終選擇返鄉,將所學貢獻於台東的土地。
蔡亞軒亦開設茶藝課程,讓藝術走入日常,於繁忙生活中提供一方安然之境。(圖/記者黃華安攝)
草堂以琴為軸,並將推展書畫、茶藝、裱褙、雅石、木藝等課程,讓創作與修心並行,開啟藝術生活之門。(圖/記者黃華安攝)
如今,松硏草堂以古琴為核心,結合書畫、茶道與手作藝術,在快速的現代生活中,提供一處安頓心靈的空間。未來,草堂將持續舉辦講座、展覽與雅集,串聯台東在地藝文能量,推動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蔡亞軒期盼,松硏草堂能成為一座「文化燈塔」,讓更多人從藝術中找回生活的溫度與節奏。
從北部的宮殿到東部的草堂,蔡亞軒以行動詮釋「以孝立身,以藝傳心」的精神。松硏草堂的誕生,不僅是文化的延續,更是一段關於回歸、夢想與人文情懷的嶄新篇章。
鞭炮聲與琴韻交織,一座融合傳統與理想的文化空間—「松硏草堂」,於九月二十八日正式掛牌啟用。(圖/記者黃華安攝)
-
2025-10-21 14:49:05
-
2025-10-21 14:11:02
-
2025-10-21 14:06:35
-
2025-10-21 13:45:51
-
2025-10-21 13:39:22
-
2025-10-21 13:34:00
-
2025-10-21 13:28:17
-
2025-10-21 13:24:36
-
2025-10-21 13:19:23
-
2025-10-21 12:13:59
-
2025-10-21 11: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