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院前心電圖判讀成果發表 救護、醫院秒接軌】
【視傳媒/記者范家豪/屏東報導】 中央健康保險署高屏業務組擴大推動「到院前救護車心電圖判讀跨院合作計畫」,攜手屏東縣政府及縣內急救責任醫院打造「零距離屏東救心網」。病患在送醫途中即可完成 12 導程心電圖檢測,並即時由醫院醫師線上判讀,讓心導管團隊能提前準備,爭取黃金 90 分鐘搶命時機。
健保署高屏業務組副組長何尹琳指出,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高,治療時間的縮短是存活關鍵。健保署去年起以醫院總額風險調整移撥款支應計畫經費,推動跨院合作模式,讓救護人員可即時傳輸心電圖,由具有心導管能力的醫療團隊遠端指揮處置,有助降低死亡及後遺症風險。今年中部業務組亦加入給付行列,計畫效益將持續擴大。
在今天的成果發表會上,多位急救及醫療單位代表到場分享實務經驗。屏東 119 指揮中心指出,計畫上路後已有多起案例在救護車上完成心電圖、抵達醫院後立即直達心導管室,成功將治療啟動時間平均縮短近 20 至 30 分鐘。其中一名 60 多歲男性患者於送醫途中即被判讀為 STEMI(急性心肌梗塞),醫院團隊提前啟動心導管室,患者於抵達後 15 分鐘內即完成開通阻塞血管,順利脫離險境,成為典型救援成功案例。與會貴賓均肯定屏東在急救整合上的「速度典範」,盼持續擴大至更多偏遠鄉鎮,讓每一位病患都能獲得最即時的救命照護。
屏縣府衛生局副局長林進鴻表示,當救護員發現患者有胸悶、胸痛、冒冷汗或呼吸困難等疑似心肌梗塞症狀時,立即以十二導程心電圖監測,並同步將資料上傳至本縣LINE「安心摩爾ECG通報群組」,由值班醫師即時判讀。若研判為急性心肌梗塞,立即後送至具心導管處置能力的八家急救責任醫院,縮短診斷與治療銜接時間,今年恆春旅遊醫院也加入心肌梗塞搶救行列。
目前屏東縣36個消防分隊已全面配備到院前心電圖機,有效強化緊急救護能量。統計113年1月至114年10月底止,近兩年成功傳輸1477例心電圖,搶救62位心肌梗塞患者,成效卓著。
屏東基督教醫院院長吳榮州表示,急性心肌梗塞發作時,心臟血管阻塞導致心肌缺氧壞死,病情往往在短短數分鐘內急轉直下。透過「到院前心電圖判讀跨院合作計畫」,醫療團隊能在患者抵達醫院前即掌握病情、提前啟動救治流程。救護人員利用十二導程心電圖技術將即時數據傳回醫院分析,讓患者一抵院即可展開治療,大幅縮短黃金救治時間。此系統不僅顯著提升救治效率,也讓偏鄉地區因遠距醫療技術受惠。
72歲洪先生原本就有高血壓與糖尿病,7月23日晚上突然暈厥並且冒冷汗,友人立即撥打119求救。屏東縣消防局長治分隊救護人員在車上迅速進行十二導程心電圖檢查,資料上傳後兩分鐘,即有醫師研判「疑似急性心肌梗塞」,於是救護車直接將洪先生送往屏東基督教醫院,到院後馬上送入心導管室搶救。經檢查發現洪先生三條主要冠狀動脈皆嚴重阻塞,醫療團隊緊急進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成功挽回他的生命。
另一位住在九如59歲的A先生,則於5月6日上午在屏東市莊敬街一段突然倒地、到院前心跳停止(OHCA)。路人見狀趕緊衝入屏基急診室求救,屏基急診部主任王建銘表示急診醫護人員火速趕抵現場,立即施行心肺復甦術(CPR),在黃金時間內讓患者恢復生命徵象,隨後送入心導管室,由屏基副院長黃偉春接手進一步治療。A先生因陷入昏迷,遂同時啟動低溫療法,事後恢復意識的A先生回憶,當天因感覺身體不適,便自行前往屏基掛急診,未料剛停好車、走到半路便倒下。醫師也藉此提醒民眾,若出現胸悶、胸痛或呼吸困難等警訊,應立即撥打119呼叫救護車,切勿硬撐自行開車,以免錯失寶貴的救命時間。
屏基急重症副院長暨台灣心肌梗塞學會榮譽理事長黃偉春指出,「12導程心電圖機」是診斷心肌梗塞最直接且可靠的工具。救護車配備該系統後,救護員成為「第一時間的醫療助手」,能即刻傳輸心電圖資料,讓醫師判讀後提前啟動心導管室準備支架置入手術。這項結合科技與臨床救護的創新模式,已使心肌梗塞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顯著提升,死亡風險明顯降低。
從救護車到心導管室,在衛福部中央健康保險署支持下,屏東正以科技與行動,打造零距離的救心網,讓更多生命得以延續。
-
2025-11-17 12:45:00
-
2025-11-17 12:07:09
-
2025-11-17 12:01:40
-
2025-11-17 11:56:25
-
2025-11-17 11:48:36
-
2025-11-17 11:41:44
-
2025-11-16 22:44:45
-
2025-11-16 22:19:00
-
2025-11-16 17:03:07
-
2025-11-16 15:00:57
-
2025-11-16 14:5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