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傳媒記者黃雋淮/臺南報導】
臺南市政府今(5)日於永華市政中心舉辦「運用智慧科技改善路廊壅塞」記者會,展現仁德、永康交流道路廊AI智慧號誌建置情形,並宣布正式啟用。秘書長方進呈代表市長黃偉哲出席時指出,透過大數據分析及智慧化運用,將使行車更順暢,大幅降低壅塞程度。市議員許至椿、黃肇輝、朱正軒、蔡宗豪、林美燕及沈震東也一同到場見證。
▲仁德、永康交流道路廊AI智慧號誌啟用 南市府盼改善周邊壅塞。(記者黃雋淮 翻攝)
黃偉哲表示,臺南市在智慧交通領域的發展持續穩步前行,連續多年導入人工智慧(AI)影像辨識技術,力求改善交通壅塞、提升行車效率,經過多年推動與經驗累積,這套智慧系統不僅提升用路人體驗,也為臺南的發展帶來更多可能性。
▲仁德、永康交流道路廊AI智慧號誌啟用 南市府盼改善周邊壅塞。(記者黃雋淮 翻攝)
秘書長方進呈致詞時表示,交通改善是黃偉哲市長的施政重點之一,隨著經濟發展,臺南交通流量與日俱增,透過AI號誌輔助,一方面改善交通車流量,另一方面可減輕基層員警的工作負擔。市府將持續改善臺南的交通,讓往來臺南的市民朋友在通行過程中能夠更順暢安全。
今日記者會發布建置成果為去(113)年著手建置市道182線(東區東門路與中華東路口至仁德區中山路與中正路口)及永康區台1線中正南、北路2條路廊的智慧號誌,智慧動態號誌是應用AI影像辨識技術即時監控車流,進行紅綠燈的智慧自動調控,南市府自108年開始規劃建置智慧號誌迄今,智慧管控路口數已累計達194處,全面涵蓋了臺南地區最容易壅塞的前四大交流道路廊(安定、大灣、仁德、永康)。
交通局表示,最新完成的仁德及永康交流道路廊則採用比安定、大灣更先進的物聯網與影像辨識技術,可以細緻地偵測中正北路/永安路口、中正路口、中山路/文華路口等左轉流量較不固定的瓶頸路口左轉車的排隊情形,更精準地計算當下紓解左轉車所需要的最短綠燈秒數,比起原有分配固定秒數給左轉車道,卻經常出現左轉車輛卻比預期的還少的情況,就可以為直行方向車流保留更多的綠燈續進時間,換句話說,這套智慧調控系統變得更聰明了,讓行車更加順暢。
交通局分析,仁德交流道路廊實施後尖峰最多可減少14%幹道旅行時間、永康交流道路廊則可減少15.4%,對於日常通勤的市民來說,除了減少時間的浪費情況,也有效提升了道路的通行效率,減少了因交通壅塞而造成的焦慮,帶來更好的道路使用體驗。
此外,智慧交通中心也同步升級路況監控儀表板,整合過往在不同頁面呈現的CCTV監控畫面、資訊可變標誌(CMS)改道訊息及旅行時間發布狀況、重點監控道路路況績效等資訊,在單一頁面同時呈現,達到一頁式監控的目的。不僅讓交通監控人員更精確地掌握重要路段的交通狀況,還能於突發狀況時,更迅速調整號燈配置或確保改道訊息能正確發布。
交通局進一步表示,為提升臺南幹道車流疏解效率並減緩壅塞,市府正規劃辦理裕農路(市區往返仁德區)與新港社大道(進出南科)的路廊智慧動態號誌,預計今(114)年底完成建置。
-
2025-02-05 18:16:16
-
2025-02-05 17:31:11
-
2025-02-05 16:59:22
-
2025-02-05 16:56:57
-
2025-02-05 16:55:00
-
2025-02-05 16:51:23
-
2025-02-05 16:49:44
-
2025-02-05 16:47:34
-
2025-02-05 16:46:44
-
2025-02-05 16:45:50
-
2025-02-05 16: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