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2
關閉
2025-03-31 16:38:57
用5 個小時的長片為2025多元族群影展畫下句點 金馬導演廖克發現身分享《由島至島》

【視傳媒記者黃雋淮/臺南報導】

 

第二屆「凝視與傾聽:多元族群影展」3月30日進行閉幕片,特別選映長達五小時的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由島至島》,映後座談則由導演廖克發親自到場與觀眾進行深度交流。透過本次多元族群影展,讓各界觀眾得以看到因片長限制無法在一般電影院看到的代表性作品,為10場次的的巡迴影展畫下完美句點。

 

▲用5 個小時的長片為2025多元族群影展畫下句點 金馬導演廖克發現身分享《由島至島》。(記者黃雋淮 翻攝)

 

臺南市客家事務委員會主委陳新裕主委表示,五小時的長片,充分代表多元族群的交流接觸與理解尊重,對於台灣社會是一個值得更多討論的議題。透過影像與聲音、凝視與傾聽,更容易理解各個族群間差異,尊重各族群互為主體,未來會持續舉辦影展,推展多元社會族群主流化的思維。

 

▲用5 個小時的長片為2025多元族群影展畫下句點 金馬導演廖克發現身分享《由島至島》。(記者黃雋淮 翻攝)

 

策展人林杏鴻提及,族群議題往往與時代歷史脈絡相關,希望這個影展能持續挖掘更多台灣族群內與亞洲甚至全世界族群間複雜的關係影片。廖克發導演除了分享《由島至島》拍片過程,也特別強調,此片不是為了批判上一代做了什麼事,而是能透過影片理解他們是在怎樣的狀況下做了這些決定,也希望回歸我們能再怎麼做,同時不應該單一齊ㄧ化區分族群,而是要理解族群內的差異性,期待引起更多年輕人關注歷史與記憶。

 

▲用5 個小時的長片為2025多元族群影展畫下句點 金馬導演廖克發現身分享《由島至島》。(記者黃雋淮 翻攝)

 

回顧該屆影展開幕時,演員陳宇於開幕片《泰雅巴萊》、《男孩奇幻夜》的映後座談時吟唱原住民古謠,不久後麥克風突然出現雜訊。這小小插曲讓陳潔瑤導演深信「祖靈」亦來到現場和大家共度,感動現場所有觀眾。在場地的選擇上,本次影展也到溪北地區新營的曬書店,以及台南藝術大學、成功大學、台南大學等大學校園放映,讓更多的人有機會參與,也都獲得熱烈回響。

 

此外,今年特別於知名古蹟——臺灣府城大南門放映客語版的經典電影《原鄉人》,本次放映之數位修復版本由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結合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完成修復,同時加入道地純熟的客語配音,將四十年前李行導演的金馬鉅作,化成鍾理和原著、美濃客庄的原汁原味客語電影,在南門崁下忠實呈現。

 

策展團隊豐富精準的選片,包括觸及客家族群議題的《客人主人》、深度訪談二二八事件相關人士的《野番茄》,皆談及田野調查的困難與重要性;《被遺忘的後方-女性在戰亂中逃生與成家》聚焦戰時被忽視的外省女性;《白日青春》由影帝黃秋生參與演出,講述無國籍者艱難的生存條件。校園巡禮則選映《有時Mama,有時Mimi》、《我們的成年禮》,溫柔道出非法逃逸勞工、黑戶寶寶、新住民身份認同、居住正義等議題;還有以輕鬆切點帶領大家進入臺美混血兒議題的《爸爸歐巴馬》,多元視角引領學生看見不同立場和觀點。

 

2025「凝視與傾聽:多元族群影展」選片類型多元,包括原住民、客家、新住民、跨國移民在臺灣的生存處境以及族群正義等當代重要課題。影展就是一個平台,讓對話持續發生,透過最易入門的電影,與觀眾一同討論、思考不同族群的掙扎與衝突,回望歷史、反思當代、展望未來。

 

欲獲得第一手影展消息,歡迎關注「凝視與傾聽:多元族群影展」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icerd0321)

及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icerd.taiwan)。

 

您可能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