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傳媒記者黃雋淮/臺南報導】
面對日益嚴峻的全球氣候變遷,極端天氣所引發的強降雨事件頻率與強度皆顯著提升,地方政府防災體系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為強化第一線社區的自主防災能量,臺南市政府為推動自主防災社區,期盼透過「自助、互助、公助」三位一體的策略,打造韌性城市,提升整體應變與減災能力。
▲強化社區韌性 臺南市水利局攜手5處水患種子社區簽署合作備忘。(記者黃雋淮 翻攝)
市長黃偉哲表示,提升社區自我防災與應變能力,不僅是強化地方治理的關鍵,更是建立全民防災觀念的重要基礎。臺南市政府自101年起即積極推動「水患自主防災社區」計畫,截至目前已有48處社區穩定運作,其中5處表現卓越的社區─仁德區二行社區、安南區公親里、後壁區新嘉社區、永康區崑山里及柳營區八翁社區─更榮獲經濟部水利署評定為「種子社區」,可以說是防災社區中的模範生,為全市防災網絡注入堅強的核心力量。
▲強化社區韌性 臺南市水利局攜手5處水患種子社區簽署合作備忘。(記者黃雋淮 翻攝)
為深化合作、擴大影響力,臺南市政府水利局於今(15)日特別與這5處種子社區簽署合作備忘錄,由水利局長邱忠川主持。除簽署合作備忘錄儀式,5個社區代表也向大家分享推動防災社區過程中的作法及挑戰,讓社區在分享經驗中互相學習持續進步,此次合作象徵市府與社區共同承擔防災責任的決心,期望藉由制度化合作與長期夥伴關係,將種子社區的實戰經驗與資源擴散至更多潛力社區,帶動整體自主防災力量升級。
市長黃偉哲表示,去年凱米颱風重創南部,臺南市多數地區降雨量超越設施設計標準,甚至平地累積雨量已突破莫拉克颱風紀錄,反映出極端氣候下的挑戰正日益嚴峻。面對類似災害愈趨常態化,單靠工程手段顯然已無法完全應對,非工程性防災措施,例如社區自主應變、居民防災教育與物資整備等,將成為未來防災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因此,種子社區長期在地深耕,無論在災前準備、災中應變或災後復原等各階段,均展現高度自主性與行動力。例如定期辦理避難演練、成立社區防災志工隊、建置社區應變通報機制、配置簡易抽水設備、雨量監測與警示系統等,皆為推動社區韌性建設的具體成果。此外,他們亦積極參與市府政策、支援鄰近社區交流與經驗傳承,成為地方防災的堅實後盾。
水利局強調,未來將持續深化與種子社區的合作關係,並藉其協助推動多項任務,包括:先期輔導新進社區參與防災行列、辦理防災教育進入校園與社區活動、促進跨社區合作與聯防機制建立、舉辦觀摩參訪活動以及宣導社區多加利用「臺南水情即時通APP」(https://onelink.to/hydse)等,以達成經驗共享、資源共用的目的,進一步擴大整體社區防災系統的綿密與強度。
面對瞬變的氣候風險,臺南市政府秉持「以社區為核心、以人民為出發點」的理念,積極打造在地自主防災的模範典範。透過公私協力、全民參與,未來將持續強化社區防災教育、提升組織應變能量,讓每一個社區都成為韌性城市中的關鍵節點,共同守護臺南的安全與永續,提升社區災害防救能力,讓社區防災組織網絡更加完善。
-
2025-05-15 23:42:10
-
2025-05-15 23:40:46
-
2025-05-15 23:39:00
-
2025-05-15 23:35:58
-
2025-05-15 23:34:36
-
2025-05-15 23:32:47
-
2025-05-15 23:29:38
-
2025-05-15 21:15:47
-
2025-05-15 21:14:15
-
2025-05-15 21:12:54
-
2025-05-15 21: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