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3
關閉
2025-07-13 00:10:00
臺北市府表揚績優調解委員 蔣萬安肯定維護城市溫度的英雄

記者黃華安/台北報導


市長蔣萬安表揚並感謝台北市績優調解委員。(圖/台北市政府提供)

在紛擾多元的城市生活中,有一群默默承擔社會張力的人選擇傾聽、化解、彌合。臺北市政府於10日晚間舉辦「績優調解委員表揚大會」,由市長蔣萬安親自出席頒獎,肯定調解委員在基層紛爭處理中的關鍵角色,並宣布將調解委員車馬費自原本的1,000元調升至1,500元,這是十幾二十年來的首度調整,象徵市府對其長年奉獻的實質肯定。


蔣萬安當場宣布睽違十幾二十年來,首度調整調解委員出席車馬費由1000元至1500元(圖/台北市政府提供)

蔣萬安致詞時指出,臺北市每日面對龐雜的民事糾紛與社會衝突,包括租屋糾紛、土地買賣、交通事故與鄰里爭端等,而調解制度即為司法體系的前哨站。他強調,調解委員憑藉其法律素養與人生歷練,耐心傾聽、協助溝通,是維繫社會秩序與情緒穩定的重要力量。
根據市府統計,113年度(2024年)臺北市調解委員會共受理超過6,500件案件,成功調解案件達5,100餘件,調解成立率高達77%。這項亮眼的成績不僅證明制度運作成熟,也彰顯出委員們高度的專業素養與協作精神。

表揚大會現場氣氛溫馨隆重。今年度表現最傑出的李榮基委員,以全年125件調解成功件數名列第一,獲得「績優調解委員第一名」榮譽。而多位服務年資達10年、20年、30年甚至40年的資深委員亦同時受表揚。來自萬華區的連一鴻委員、北投區的蔡育孝委員長年穩定投入調解服務,深耕社區、穩定民心,展現難得的恆心與社會責任感。

調解制度依據《鄉鎮市調解條例》設立,主要受理民事及告訴乃論之刑事事件。委員由各鄉鎮市長遴選具法律或其他專業知識與社會信望者擔任,經法院與地檢署共同審查,方可聘任。其核心工作包括協助釐清事實、主持調解會議、促成雙方合意和解,並撰寫調解書送法院核定。若法院核定成立,該調解書具有與確定判決相同之法律效力,甚至可作為強制執行的依據。
調解不僅是制度化的紛爭處理管道,更是民主社會中落實法治與人本精神的具體實踐。委員們身處基層第一線,減輕法院負擔、節省司法資源,也讓民眾更容易接觸法律資源與合理對話的機會。這群調解委員如同無聲的潤滑劑,使城市機制得以平穩運行,人與人之間張力得以釋放。


根據市府統計,113年度(2024年)臺北市調解委員會共受理超過6,500件案件,成功調解案件達5,100餘件,調解成立率高達77%

調解工作在日常生活中或許不若其他公共服務般顯眼,然而在市民面臨衝突與不安時,卻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蔣萬安市長在會末再次向全體調解委員表達誠摯感謝,肯定各區調解會主席的領導力,帶領團隊持續向前邁進,同時祝福所有調解委員一切順心,各區的調解會會務能一切順利,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您可能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