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6
關閉
2025-08-05 20:12:13
南市教育局「藝師藝有」計畫 傳統藝師與藝才班學生展現十八般武藝

【視傳媒記者黃雋淮/臺南報導】

 

南市114學年度「藝師藝有」計畫結合傳統藝師技能與學校資源,中山國中舞蹈班藉由傳統藝師傳承「五路查拳」;崇明國中國樂班結合布袋戲、臺語口白與國樂;永康區復興國小舞蹈班將傳統武術「忠義拳」融入課程,拓展藝術展演新視野。

 

▲中山國中舞蹈班藝師藝有結合武術。(教育局 提供)

 

市長黃偉哲表示,臺南為藝術文化之都,學校推動藝術教育擁有豐富資源,為將新課綱多元跨域精神及在地文化養份融入藝才班課程,臺南市學校延聘在地文化工作者或傳統藝師為藝才班注入傳統藝術能量,既傳承傳統藝術知能亦交融出另類創新跨域課程。

 

▲永康復興國小舞蹈班連續三學年與武術藝師結合藝師藝有計畫。(教育局 提供)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學校參與「藝師藝有」計畫能夠實踐教育政策藍圖之「美學創思力」,融入長期教學、短期活動及在地文資傳承專題學習等方案,邀請藝師踏入校園並融合在地藝術文化資產,培養學子實踐融合傳統與創新的美學內涵。

 

中山國中舞蹈班已在府城深耕近40年,培育出許多國內外出色的藝術人才,114學年度特聘國際武術聯合會認證的國際級裁判及教練─現任少林長拳門力行武舘副總教練楊靜媚蒞校指導,她也是該校第一屆舞蹈班畢業校友,「五路查拳」課程在基本功及拳法套路練習中加入長袍馬褂中的手袖及武術諺語與攻防意識的相互結合,讓學生掌握套路技巧及運用動作方法融合,循序漸進了解傳統武術的奧妙。中山國中將於115年1月16日在歸仁文化中心演藝廳及5月30日在台江文化中心辦理成果展演,將武術結合舞蹈的非凡價值與魅力分享給在地民眾欣賞。

 

崇明國中國樂班不僅是音樂比賽特優團隊,參與教育部藝師藝有計畫亦進入第7年,今年課程邀請臺南在地「蘇俊穎掌中木偶劇團工作室」團長蘇俊穎擔任主要教學指導;從戲偶的製作到操演、台語口白訓練、後場音樂創作與伴奏、展演等,讓學生完整學習傳統藝術布袋戲精隨,115年5月成果發表由蘇俊穎老師、表藝老師及音樂老師帶領學生一起創作《神樂三聖:田都元帥與金雞玉犬》,以當代劇場模式來呈現傳統布袋戲文化,誠摯邀請親師生及社區民眾進入劇場感受傳統與創新交織的震撼。

 

永康區復興國小舞蹈班成立於民國73年,歷年參加全國學生舞蹈比賽、全市傳統藝術比賽、臺南市民俗體育競賽,均屢獲佳績,常獲特優獎項。舞蹈班連續三學年與武術藝師結合藝師藝有計畫,武術專業藝師唐正倫、唐琞騏合作,將傳統武術「忠義拳」融入學校舞蹈班六年級學生舞蹈課程中,學生明確理解如何運用胯和腰的帶動使身體發出力與勁,並以忠義拳結合舞蹈,預計在114學年度舞蹈班聯合舞展呈現演出。

 

教育局表示,南市目前有24所學校設有藝才班,類型涵蓋美術、音樂及舞蹈,各校特色課程百花齊放,各類藝術形式彼此交融展現創新火花,吸引藝術志趣學子報考。教育局將持續鼓勵各校參與藝師藝有計畫,不斷挑戰藝術新高度,實踐新課綱跨領域素養精神,與群眾分享南市藝術文化濃厚魅力。

您可能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