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6
關閉
2025-08-06 15:46:00
臺南市積極推動污水下水道建設 營造優質生活環境

【視傳媒記者黃雋淮/臺南報導】

 

污水下水道為都市健全發展之重要公共設施,深刻影響民眾之環境生活品質,且屬於長期基礎建設,需長時間投注建設經費,臺南市分區分期分年循序漸進辦理各系統水資源回收中心、主次幹管、分支管網及用戶接管工作,逐步展現效益。

 

▲臺南市公共污水下水道管線推進工程。(水利局 提供)

 

臺南市政府為了提供給市民健康的優良居住環境,多年來積極推動污水下水道系統建設。目前已逐步建置安平、虎尾寮、柳營、官田、仁德、永康及安南等7處污水系統,已分期分年陸續接管中,另為加速鄰近區域推動,新營及鹽水分區納接入柳營系統,六甲分區納接入官田系統,部分南區、東區及北區分別納接入安平、仁德及虎尾寮系統,以達充分利用既有水資中心之餘裕量並縮短建設期程,此為臺南市污水下水道的重大突破,此系列工程獲內政部國土管理署經費補助,目前已陸續發包。另為因應南科地區快速發展,人口增加迅速,臺南市針對新市、善化、安定及南科特定區進行污水系統整併規劃,積極向中央爭取經費,且業經內政部於113年12月核定新市污水下水道系統第一期實施計畫,本市第8處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式啟動。

 

▲臺南市污水下水道用戶接管。(水利局 提供)

 

污水下水道建設為現代都市所必須的公共設施之一,截至114年7月底,臺南市公共污水下水道普及率約29%,自合併後已提升了20%以上;累計接管戶數約22萬3千戶,合併後已新增接管16萬9千戶,確實逐步大幅改善臺南市居住環境品質。

 

污水下水道是將生活污水利用污水管線系統收集至水資源回收中心處理的設施,污水經過處理後可符合環保標準,最後將處理後的污水排放至河川內,可有效改善河川水質進而提升居民生活環境品質。

在污水下水道建設前,原本後巷空間狹窄而且往往作為居民囤積雜物的位置,生活環境雜亂而且陰暗狹窄的空間也會危害孩童安全。污水下水道建設之後,家戶完成用戶接管工程的狀況下,後巷恢復原有明亮空間感,水溝拆除重建以及後巷面層重新施工後,居家環境品質得以提昇。

 

▲臺南市特色污水孔蓋。(水利局 提供)

 

除此之外,臺南市近年來在處理污水下水道工程過程中,也兼顧美感跟文化傳承,⾃109年起邀集在地文史相關⼯作者研討,結合當地歷史文化,將典故融合於污⽔特⾊孔蓋圖樣中,迄今已分別於普濟殿、永樂市場、蝸⽜巷及三老爺宮周邊陸續完成17款彩繪特⾊污水孔蓋,主題分別為「試經口、本廟邊、下粗糠崎、佛頭港、外觀帝港、看西街教會、葉石濤宮古座、保西宮、沙淘宮、大廠口角、十八洞角、頂粗糠崎、牛塭堀角、端月梅花-柳夢梅、花月杏花-楊貴妃、桐月桃花-楊六郎及梅月薔薇-張麗華」,充分將在地⼈文⾊彩融入,別具特⾊及文化意涵。民眾可⾛進巷弄內,欣賞臺南街頭巷尾歷史文化的軌跡並提升人文素養,在享受歷史街區氛圍時,低頭也有機會看到不一樣的驚喜。

 

市長黃偉哲說,污水下水道工程是一項缺乏掌聲的建設,因為它不像造橋開路一樣,大家都看得見,但是南市府做污水下水道不是要博取民眾掌聲,而是要對歷史交代,因為不管是就公共衛生角度來看、或是現代化都市的指標來看,污水下水道工程都是不得不做的建設。即使是看不見的建設,但只要是對市民居住環境有利的方向,市府團隊都會盡力逐步達成目標,在此他也特別感謝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支持污水下水道建設經費,讓大臺南地區生活環境品質更優化。

 

推動市政「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是黃偉哲一再重申的施政信念,為了讓臺南市環境品質更優化,持續推動污水下水道建設是必要的計畫,而施工期間難免帶來噪音及交通不便等問題,造成民眾不便與困擾,這部分水利局也表示,會確實要求並督導承包廠商遵守相關施工規定,也希望市民一起配合交通維護措施,減少對當地居民日常生活的衝擊,共同為建立良好的生活環境而努力。

 

(臺南市政府水利局 廣告)

您可能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