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傳媒記者吉雄世/高雄報導】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繼2023與高雄地嶽殿吉勝堂合作「宗教儀式與身體展演家將文化體驗課程」後,今年再次與高雄地嶽殿合作「身心『聊』癒:問事工作坊」與微學分課程,希望藉此觀察臺灣民間信仰中常見的「問事」活動背後的心理機制、文化意義和人神互動狀態,進而探討這些民俗活動能否帶來身心的療癒。
課程活動首先由中山大學外文系校友、下港人文化工作室共同創辦人阮偉華帶領學生認識東嶽大帝信仰和高雄地嶽殿廟史。阮偉華指出,東嶽或者幽冥信仰,並不如字面上來的可怕,人的一生與東嶽信仰緊密相連,例如民間信仰認為人之元辰、子嗣皆由地府所管;甚至連學生相當關心的感情和姻緣問題,也與幽冥地府息息相關,根據唐代小說〈定婚店〉的記載,高雄地嶽殿與臺南東嶽殿都有供奉的月老星君即是「幽冥之人」。
阮偉華提到各種臺灣民間常見的問事種類與濟世文化,舉凡常見的擲筊、乩童、手轎、四駕,還有較具地方特色的問事方式,如北高雄海線的「關八抬」、臺南的「關大駕」。民間信仰雖然近幾年遭受到了嚴重的汙名化及誤解,但不可否認的確為臺灣常民生活中帶來許多療癒與心靈慰藉的作用。他也詳細解說問事流程,以及問事時較適合與不適合的問題。
課程至地嶽殿進行問事實際體驗,首先由地嶽殿法師黃致毅帶領師生進行團拜,並進行「關手轎」儀式。法師敲鑼並頌唸請神咒,手轎的晃動幅度由輕至重,神明降駕後,手轎開始於桌面畫出圖樣,法師翻譯桌上的佛字為:「吾,李府大神。」意指由地嶽殿李府大神降駕為眾師生「指點迷津」。
不論是感情問題或是身體病痛,地嶽殿的神明一再傳達正向的思考觀念,甚至在同性婚姻合法化前,地嶽殿的東嶽大帝就曾在降駕時,藉由手轎說出:「愛無性別之差」這樣新潮的觀念。此次問事體驗工作坊中,地嶽殿的神明秉持一貫的作風,給予學生正向與暖心的回應。
有學生表示除了回覆他掛心的問題之外,李府大神也提點了他生活上需要注意的事,讓他覺得相當暖心;另一位學生則回饋,問事的當下很怕神明看穿自己的內心,所以他非常的緊繃,但神明的細心提點,不僅讓他放鬆,也讓他反省最近的生活狀態。中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羅景文回憶,當時屏氣凝神地觀看手轎不斷在香粉上畫出的內容,心情也隨之起伏。他以血性漢子形容有話直說的李府大神,往往信眾初聞李府大神的指點後也會有些震驚,但祂在點破關鍵之處後,又能以樂觀積極、溫暖人心方式,鼓勵信徒用正信正念去面對未來的難關。透過這次的人神對話,學員大多能重視審視自己的內心狀態,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法。課程也強調「問事」為神人溝通的一種方式,每位體驗者感受不同,但無論如何切勿過度迷信。
此次活動由中山大學文學院院核心計畫「信仰敘事與儀式療癒」及教務處支持,中文系主任杜佳倫與校內教職員生也共同參與。羅景文希望未來能推出更多相關課程,推廣臺灣民間信仰,讓民俗文化不再受到誤解,信仰活動不再蒙上神秘面紗。
圖1.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與高雄地嶽殿合作「身心『聊』癒:問事工作坊」,師生至地嶽殿實際進行「問事」體驗。
圖2.中山中文系副教授羅景文(左)頒贈感謝狀,地嶽殿副主委李清俊代表接受。
圖3.關手轎。圖4.問事。圖5.神明藉手轎在香粉上書寫來傳達神意。圖6.法師解說神意。圖7.李府大神為問事者收驚祭改。
-
2024-11-22 14:19:16
-
2024-11-20 11:42:09
-
2024-11-19 21:35:58
-
2024-11-13 10:46:00
-
2024-11-10 15:57:00
-
2024-11-10 15:35:00
-
2024-10-30 15:01:00
-
2024-10-29 21:33:00
-
2024-10-29 14:25:00
-
2024-10-28 23:28:40
-
2024-10-23 23:46:59
-
2024-10-21 13:5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