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小雪/苗栗報導
肺癌長期蟬聯國人癌症死因榜首,其中約70%為肺腺癌病人。過去因健保給付限制,約30%無基因突變的第四期肺腺癌病人,只能選擇傳統化學治療或自費接受免疫治療,治療方式相對受限。所幸,健保署於今年6月1日起,將免疫治療合併化學治療納入健保給付範圍,大千綜合醫院醫療副院長暨胸腔內科醫師謝為忠表示,這項政策不僅與國際治療指引完全接軌,更為病人帶來治療新希望。
謝為忠醫療副院長分享,最近在門診中遇到一位40歲的男性,平日沒有抽菸習慣,因慢性咳嗽2個月而就醫,經支氣管超音波切片檢查,確診第四期肺腺癌且基因突變檢測為陰性。根據台灣肺癌臨床研究統計,約有三分之一的肺腺癌病人屬於基因檢測陰性族群,這些病人往往是年輕、不吸菸或輕度吸菸者,發病原因不明,但病程進展快速,更需要積極有效的治療策略。然而,過去這類病人必須面對傳統化療效果有限,而免疫治療合併化療又需要自費的問題,且一個療程動輒數十萬元,許多家庭都難以負擔。
依據國際治療趨勢及大型臨床數據發現,接受免疫治療合併化療的病人,相較於單純接受化療的病人,其整體存活期可延長至少6-8個月,部分病人甚至能達到長期控制病情的效果;同時,免疫治療合併化療的客觀反應率可達45-50%,比單純化療的25-30%要高出許多。謝為忠醫療副院長指出,在治療經驗中,年輕、不吸菸的肺腺癌病人對免疫治療往往有較好的反應。這類病人的腫瘤微環境通常免疫活性較高,透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重新啟動免疫系統,搭配化療的協同效應,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成果。因此,此次健保擴大給付治療方式,無疑是對肺癌病人治療上的一大福音。案例中的40歲男性病人透過健保給付,接受兩次免疫治療合併化療後,腫瘤已明顯變小、效果顯著,不僅整體恢復狀況良好,也大幅減輕費用壓力。
謝為忠醫療副院長強調,大千肺癌診療團隊包含:胸腔內外科、血液腫瘤科、放射腫瘤科、放射診斷科、核子醫學科、病理科等跨科合作,每位病人都會由多專科討論後,制定最適合的個人化治療計畫。同時,醫療團隊定期參與國際學術會議,掌握最新的治療趨勢,持續引進最新治療技術及藥物;另外,搭配推動肺癌篩檢計畫,期望幫助病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提升整體治療成效。
40歲男性個案接受治療後,與治療前相比(左圖紅圈處),腫瘤已明顯變小(右圖藍圈處)
謝為忠醫療副院長表示,大千肺癌團隊集結多專科跨團隊合作,並搭配肺癌篩檢計畫,幫助病人早期發現與治療
-
2025-10-01 21:14:24
-
2025-10-01 21:10:01
-
2025-10-01 16:35:23
-
2025-09-29 14:56:45
-
2025-09-26 17:14:01
-
2025-09-25 14:08:00
-
2025-09-24 16:55:06
-
2025-09-23 17:45:16
-
2025-09-23 16:45:48
-
2025-09-23 16:24:27
-
2025-09-23 16:19:50
-
2025-09-23 15:5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