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偉倫助理副院長代表院方接受頒獎。圖/聯新國際醫院提供
記者傅秉祥桃園報導
內視鏡是現代醫學診斷與治療的重要利器,能協助醫師「直接看見」器官病灶,進行切片、止血、息肉切除等微創處置。從腸胃科的胃鏡、大腸鏡,到胸腔科的支氣管鏡、婦產科的子宮鏡、泌尿科的膀胱鏡,乃至骨科的關節鏡,幾乎所有侵入性檢查皆仰賴內視鏡。由於這些器材需重複使用,且直接接觸血液、組織與黏膜,若消毒不完全,恐成為醫療感染的隱形破口危及病患生命安全。
ScopeSafe鏡管家-內視鏡閉環管理系統。圖/聯新國際醫院提供
2015年,美國UCLA醫療體系曾爆發「內視鏡導致超級細菌感染」事件,當時造成2人死亡、179人暴露於感染風險中,震撼全球醫界。聯新國際醫院助理副院長暨數位發展部部長徐偉倫表示,這起事件提醒醫界內視鏡清潔與消毒過程中只要有一點疏漏就可能引發交叉感染,因此團隊重新檢視流程,思考如何透過科技強化病安防線,防止悲劇重演。
聯新國際醫院鏡管家團隊陣容浩大。圖/聯新國際醫院提供
內視鏡若消毒不徹底,細菌或病毒可能隨鏡轉移至下一位患者,嚴重時甚至導致抗藥性「超級細菌」感染,造成器官損傷或生命危險。若清消流程中出現問題,如消毒液濃度不足、鏡體表面微裂損(易成細菌孳生點),或清洗後儲存環境溫濕度控制不當,都可能讓看似潔淨的器材仍潛藏感染風險。
為解決傳統人工登錄耗時、易漏記且難以追溯感染源的問題,徐偉倫率領聯新國際醫院數位發展部,攜手典新智醫團隊研發「ScopeSafe鏡管家—內視鏡閉環管理系統」,此系統整合IoT物聯網與QR Code條碼串聯內視鏡、洗滌機與技術員,實現從使用、清洗、消毒、儲存到維護的全流程數位追蹤。導入後登錄時間由250秒縮短為25秒,登錄率由88.6%提升至100%,消毒後再培養檢出病菌率降至0%,系統同時自動記錄操作時間、機台與人員身分,能有效防堵感染源,並於風險發生時精準追蹤。
聯新國際醫院指出,為提升效率與防錯能力,「鏡管家」進一步升級導入RFID感應技術,醫護人員僅需感應卡即可完成登錄。系統可即時監測消毒液濃度與設備狀態,並串接醫工資產平台,完整掌握維修紀錄與使用狀況。徐偉倫指出:「精準度、便利性與信任感,是落實AI智慧醫療應用的三大核心。數位科技不僅是紀錄工具,更是守護病患安全的智慧防線。」
在「ScopeSafe鏡管家」成功守護病安後,聯新國際醫院再以創新思維推動行動醫療新里程。面對桃園國際機場緊急醫療出勤的高壓場域,徐偉倫帶領團隊全面優化「機場緊急醫療照護系統」,導入直覺化操作介面,落實即時紀錄與線上同步,讓救護人員能於第一時間完成病歷登錄與狀況回報。系統採用選項式診斷填寫與護照OCR辨識、傷口拍照及線上標示功能,讓救護人員平均每份病歷可節省約17分鐘作業時間,資料亦可即時同步至醫院端,協助醫師即刻掌握病況、迅速接手治療,實現「快速上手、行動友善、資訊即時」的智慧救援。
聯新國際醫院長年推動醫療數位轉型,從智慧病房、IoT床邊照護系統,到AI語音辨識、即時翻譯輔助、遠距視訊與雲端備援架構等應用,皆以臨床痛點為核心,自主研發並跨域合作,打造貼近醫護實務需求的智慧解方,這些努力於2025年《哈佛商業評論》第五屆數位轉型《鼎革獎》競賽中脫穎而出,榮獲雙項殊榮「ScopeSafe鏡管家」獲得「醫療創新轉型獎」,「桃園國際機場智慧化行動緊急醫療照護系統」則榮獲「智慧管理轉型獎」,在獲獎率僅26%的競賽中展現卓越醫療科技創新力。
徐偉倫表示,未來將持續深化AI與雲端應用,強化系統韌性與安全性,讓科技成為守護生命最溫柔而堅實的力量。
-
2025-10-14 17:42:15
-
2025-10-13 17:12:13
-
2025-10-13 16:39:15
-
2025-10-13 16:00:56
-
2025-10-10 16:34:39
-
2025-10-09 16:31:03
-
2025-10-09 15:24:51
-
2025-10-08 16:04:58
-
2025-10-07 16:48:27
-
2025-10-03 16:41:43
-
2025-10-02 11:36:00
-
2025-10-01 21: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