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傳媒記者 蔡小雪/苗栗報導
65歲的魏先生近日因頭暈不適至醫院神經內科就診,電腦斷層影像發現右側頸動脈粥狀硬化導致嚴重狹窄,且右側大腦有陳舊性中風。61歲林女士多年前罹患鼻咽癌並接受放射線治療,病情穩定並持續在門診追蹤,近日也因感到頭暈而就醫,頸動脈超音波檢查發現有頸動脈狹窄問題。兩位病人經神經放射科醫師評估後,魏先生接受頸動脈氣球擴張及頸動脈支架放置,林女士則先以血管攝影檢查,確認雙側頸動脈因放射治療而造成血管嚴重狹窄後,接受頸動脈支架放置。兩位病人術後皆恢復良好,且頭暈症狀大幅改善。
大千綜合醫院神經放射科醫師康靜維表示,頸動脈狹窄是造成缺血性中風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造成頸動脈狹窄最常見的原因為動脈粥狀硬化,少部分則可能因為動脈內膜發炎或剝離、放射性血管病變所導致。導致動脈粥狀硬化的危險因子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抽菸、肥胖、缺乏運動、不良的飲食習慣等。當硬化的斑塊或附在斑塊上的血栓剝落,塞住血管或讓血管狹窄時,就會造成頸動脈血流不足,或血管阻塞影響腦部的血流供應,導致中風發生。
頸動脈狹窄初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直到狹窄嚴重、大腦缺血時才會出現的症狀,包含:暫時性單眼失明、單側肢體無力和感覺異常、無症狀突然頭暈或暈倒等。這些症狀與中風的早期徵兆相似,因此需要盡快就醫診斷並治療。
目前頸動脈狹窄的治療方式有:藥物治療、外科手術(頸動脈內膜剝離術)和微創頸動脈支架置放術,治療方式的選擇取決於狹窄的程度、病人的健康狀況及相關症狀。其中,微創頸動脈支架置放術是透過導管將金屬支架置入狹窄處並撐開血管,通常在局部麻醉下進行,病人術後恢復較快,因此適合手術風險較高、年紀較大、或不適合內膜剝離術的病人。目前頸動脈支架置放術健保給付的條件為:
1.無症狀的頸動脈狹窄,且狹窄程度大於80%以上。
2.有症狀的頸動脈狹窄,且狹窄程度大於60%以上。
3.放射線治療後之頭頸部動脈狹窄(包含:頸動脈、椎動脈及鎖骨下動脈)。
4.頸動脈或椎動脈剝離所引起之狹窄或剥離性動脈瘤。
5.因嚴重心肺疾病,不適合外科頸動脈內膜剝離術或全身麻醉者。
康靜維醫師建議,想要預防頸動脈狹窄發生,一定要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戒菸、妥善控制慢性疾病、定期健康檢查等。當有出現疑似頸動脈狹窄的症狀時,務必盡快至神經科門診評估並及早接受治療,才能有助於降低中風的發生。
%EF%BC%8C%E7%B6%93%E9%A0%B8%E5%8B%95%E8%84%88%E6%B0%A3%E7%90%83%E6%93%B4%E5%BC%B5%E5%8F%8A%E6%94%AF%E6%9E%B6%E6%94%BE%E7%BD%AE%E5%BE%8C(.jpg)
65歲男性案例因頭暈就醫,發現頸動脈嚴重狹窄(紅圈處),經頸動脈氣球擴張及支架放置後(藍圈處),頭暈症狀大幅改善
%EF%BC%8C%E6%8E%A5%E5%8F%97%E9%A0%B8%E5%8B%95%E8%84%88%E6%94%AF%E6%9E%B6%E6%94%BE%E7%BD%AE%E8%A1%93%E5%BE%8C%EF%BC%8C%E6%81%A2%E5%BE%A9%E8%89%AF.jpg)
61歲女性病人因放射線治療造成血管嚴重狹窄(紅圈處),接受頸動脈支架放置術後,恢復良好(藍圈處)
-
2025-11-18 17:38:06
-
2025-11-18 16:46:28
-
2025-11-17 16:49:40
-
2025-11-17 16:43:50
-
2025-11-16 18:12:22
-
2025-11-16 17:52:30
-
2025-11-12 21:24:23
-
2025-11-12 16:43:27
-
2025-11-11 21:10:44
-
2025-11-10 17:32:18
-
2025-11-04 21:36:47
-
2025-11-04 17:18: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