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0
關閉
2025-11-20 13:45:00
退化性膝關節炎不可輕忽 中醫調理緩解疼痛延緩退化

視傳媒記者 蔡小雪/苗栗報導

隨著人口高齡化,退化性關節炎成為國人健康的一大隱憂,尤以膝關節最易退化。根據統計,超過五成65歲以上長者出現膝關節疼痛或活動受限的情形,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與行動力。

 

衛福部苗栗醫院中醫科林煥欽醫師指出,退化性膝關節炎是一種慢性、進行性退化疾病,主要是因關節軟骨磨損,導致骨與骨直接摩擦,進而引起關節疼痛、腫脹與僵硬。病程通常可分為四期:1.早期:運動後出現輕微疼痛。2.輕度:軟骨變薄,伴隨僵硬與腫脹。3.中度:疼痛加劇,日常活動如上下樓梯明顯困難。4.重度:即使靜止時也感疼痛,關節功能受限嚴重。

 

林醫師表示,在中醫理論中,退化性膝關節炎屬於「痹症」範疇,常與風寒濕邪侵襲、肝腎虧虛、氣血不足、經絡瘀阻等因素有關。中醫在治療上講求「辨證論治、調整體質」,針對患者體質與病程進行個別化治療。林醫師強調,雖然退化性關節炎無法完全逆轉,但透過中醫整體調理可有效減緩膝蓋退化速度、減輕疼痛、增加生活品質,建議民眾及早就醫診治掌握治療黃金期。

 

林煥欽醫師說明,中醫一般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常採用內服中藥與傳統針灸與推拿或外敷藥膏及中藥薰洗等方法,以達到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之效。許多中藥對退化性膝關節炎有顯著療效。常用具有補腎壯骨、祛風除濕、活血通絡功效的藥材,可由中醫師視個人體質進行調配。透過內服中藥加強體內調理,達到穩定控制病情、延緩退化的效果。若能進一步配合電針及雷射針灸與浮針療法,則能達到更好療效,緩解腫脹與疼痛。臨床研究也顯示,電針治療能有效降低關節疼痛指數(VAS)、改善條件性疼痛調節能力(CPM),對於慢性關節疼痛具實證療效。

 

林醫師分享,一位年近七旬的長者,長期飽受退化性膝關節炎所苦,雙膝關節明顯腫脹變形,伴隨持續性疼痛已多年。雖持續接受復健治療並服用止痛藥控制病情,但只要一停藥,或清晨起床運動時疼痛便立刻加劇,對日常生活造成極大困擾。為尋求更有效的緩解方式,患者轉而嘗試中醫療法。經林醫師兩個月的中醫針灸治療並配合浮針手法及內服藥治療等細心治療後,患者明顯感受到膝關節腫脹與疼痛大幅減輕,行走及上下樓梯不再吃力,止痛藥使用次數顯著減少,整體生活品質也隨之提升。患者開心表示:「原本每天早上起床都走不動,現在不僅能出門散步,連爬樓梯都變得輕鬆多了。

 

林醫師表示,膝關節痛或退化性膝關節炎引起的原因很多,患者除了配合治療外,日常保健亦不可忽視,因此建議民眾平時就要注意膝蓋保養,包括適度運動、控制體重、避免久蹲久站及劇烈運動,以減少膝關節損耗,如果可以的話也可以適度使用護膝提供膝關節支撐與保護,避免膝關節退化與受傷。退化性膝關節炎雖然是慢性病,但絕非無法改善,除了西醫治療外,透過中醫整體調理與正確生活習慣,也能有效延緩病情惡化、改善日常生活品質。但還是要提醒民眾膝關節疼痛不適時,應及早就醫,避免病情惡化。許多患者常在關節變形或功能嚴重受限後才求診,錯失了最佳治療時機。

 

衛福部苗栗醫院中醫科林煥欽醫師透過影像指出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症狀

 

您可能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