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3
關閉
2025-02-12 20:34:53
成大斗六:腎功能不行 腎臟替代療法預做準備

 

 

【視傳媒/記者張立明‧張秦華/雲林報導】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斗六分院腎臟科林靚鈞醫師,,於今天(2月12日)以「慢性腎臟病-洗腎前,我想問問自己」主題的衛生教育活動中指出,腎臟功能已經不能應付生理所需時,應該開始為「腎臟替代療法」預做準備。

 

林靚鈞醫師以臨床實際病例指出,57歲的陳先生長期高血壓與糖尿病控制不佳,導致腎臟功能持續退步。最近的檢查結果顯示,陳先生的腎功能已經進展至「慢性腎臟病第五期」,伴隨尿量減少、水腫、食慾不振等症狀,腎臟功能已經不能應付生理所需。在經過醫師的詳細解釋與評估後,告知他應該開始為「腎臟替代療法」預做準備。

 

此時的他面臨著一個艱難的選擇:是要接受血液透析、腹膜透析,還是等待腎臟移植?又或是考慮安寧緩和醫療?陳先生的情況反映出許多末期腎病患者所需面臨的抉擇。

 

國立成大醫院斗六分院腎臟科林靚鈞醫師表示,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關乎未來的生活品質。根據2023台灣腎病年報,國內有接近9萬洗腎人口,其中以「血液透析」是最常見的治療方式,也就是俗話說的「洗血」。通常每週進行三次,每次持續四小時。

 

血液透析能夠有效地清除體內的廢物與多餘的水分,但需要患者定期到醫院或診所接受治療,對於工作與日常生活會造成一定的不便。這樣的治療方式,適合時間能夠配合且身體狀況許可的患者。

 

另一個選擇是「腹膜透析」,也就是「洗肚子」,透過自身的腹膜進行過濾與脫水,並且可以在家中自行完成,對於時間用運的彈性較高,目前約有接近8%的透析患者使用此方式。

 

病人需在腹腔內植入腹膜透析導管,並學習腹膜透析藥水的灌注與更換。這項治療方式雖然可減少頻繁醫院就診,但需要患者具備一定的自我照顧能力。對於一些希望保持生活自主性的患者來說,腹膜透析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林靚鈞醫師指出,「腎臟移植」則是許多病人所期待的治療方式。成功的腎臟移植能使患者免除長期透析之苦,改善生活品質。然而,腎臟移植的等待過程可能非常漫長,並且需要服用免疫抑制藥物來防止排斥反應。然而,這些抗排斥藥也可能帶來副作用,因此,腎臟移植並非適合每位患者。

 

對於一些病情極為複雜或不願接受透析的患者,「安寧緩和醫療」提供了另一種選擇。安寧緩和治療強調病人的生活品質與舒適,並尊重病人的選擇,讓患者在生命的末期得以尊嚴的離開。這種治療方式並非旨在延長生命,而是注重減少病痛,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林靚鈞醫師表示,慢性腎臟病患者面臨的治療選擇並非單純的醫學問題,更是對病人個人價值觀、生活方式與健康期望的深刻反思。醫療團隊的支持與專業建議對於病人來說,至關重要。林靚鈞醫師呼籲,慢性腎臟病患在瀕臨透析前,可以與腎臟科醫師進行「醫病共享決策(SDM)」,充分了解各項治療的利弊,提早做好準備者,慢性腎臟病也可以保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本報溫馨提示:本篇內容旨在提供一般健康衛生教育知識,嚴禁使用於醫療行為或利益易行為以免觸犯法律。如果身體有不適或疾病時,應即時尋求專科醫師診治,以免貽誤病情,同時也才能及時獲得最佳治療的效果。)

 

 

您可能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