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立醫院院長蔡良敏、李政翰醫師共同表示,冠狀動脈氣球震波碎石術,透過專屬氣球釋放低能量震波,溫和震碎血管內表層與深層的硬化鈣化斑塊,安全性高,可處理複雜鈣化病灶,並降低血管破裂風險。(圖/南市醫提供)
視傳媒記者蔡清欽/台南報導
隨著國人平均壽命延長,高齡、糖尿病與長期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患者逐年增加,心臟病風險也隨之升高。臨床上越來越多患者在接受心導管檢查時,發現冠狀動脈血管內已有「重度鈣化」病變,使得原本單純的心臟支架手術變得困難,甚至無法進行。
為突破這類高難度病灶的治療瓶頸,台南市立醫院心臟內科團隊正式引進國際新技術——「冠狀動脈氣球衝擊波血管內碎石術」(IVL)。透過這項創新技術,已成功協助15位病患打通阻塞血管,恢復心臟功能與生活品質。
台南市立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李政翰指出,冠狀動脈一旦阻塞,可能導致心絞痛、心肌梗塞,甚至猝死。傳統心導管治療會透過氣球擴張與支架植入打通血管,但若病灶處已有嚴重鈣化斑塊,宛如水管中卡滿硬石,氣球撐不開、支架也難以穩固,增加治療難度。目前常見的鈣化處理方式如高壓氣球,以高壓撐開硬化區,但容易傷害血管,甚至造成破裂;刀片氣球,適合中度鈣化,但對深層鈣化效果有限;鑽石旋磨術,像電鑽般磨掉血管內的鈣塊,技術複雜、風險高,雖各有應用情境,但在深層或環狀鈣化病變中,仍存在風險與限制。
相較之下,冠狀動脈氣球震波碎石術(IVL)運用體外碎石原理,透過專屬氣球釋放低能量震波,溫和震碎血管內表層與深層的硬化鈣化斑塊,再行擴張與支架植入。該技術操作簡便、安全性高,可有效處理複雜鈣化病灶,並降低血管破裂風險、縮短手術時間,是目前心臟介入治療的一大突破。
李醫師舉例說明,78歲林先生因長期洗腎,近月反覆出現胸悶胸痛,經心導管檢查發現左前降支出現重度鈣化阻塞。先後嘗試高壓氣球、刀片氣球與鑽石旋磨術皆無法擴張血管,經使用冠狀動脈氣球震波碎石術處理。手術不到一小時即順利完成,術後血流恢復正常,隔日即出院返家。
李政翰表示,這項技術的引進,為處理困難鈣化病灶帶來新契機。未來若患者條件適合、經濟狀況允許,提前使用震波碎石術,有望提升手術成功率、降低風險並有效縮短手術時間,造福更多心臟病患者。
-
2025-04-15 21:40:49
-
2025-04-15 15:45:51
-
2025-04-15 15:26:56
-
2025-04-14 17:24:20
-
2025-04-12 16:01:07
-
2025-04-10 16:47:02
-
2025-04-09 18:31:51
-
2025-04-09 18:21:37
-
2025-04-09 16:13:18
-
2025-04-09 09:23:22
-
2025-04-08 17:01:02
-
2025-04-07 15:4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