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9
關閉
2025-11-08 21:59:00
島輝在成大產學創新日以「人本教育」展攤成亮點 「慢、深、真」課程吸引關注  為教育搭建可呼吸的島嶼

2025 11 月 6 日年成功大學產學創新日中,島輝行動教育共學團隊以極為簡樸卻深具力量的「人本教育」展攤成為亮點。島輝由中文系曾柏凱創設領軍。他受訪時表示:「教育不是為了適應世界,而是為了創造新的世界。」(圖/記者黃華安攝影)

記者黃華安/台南特稿

 2025 年成功大學產學創新日於11 月 6 日在勝利校區旺宏館登場,現場匯集機械手臂、感測模組與 AI 創新應用等科技成果。然而,在這場高度科技化的展會中,一個以紙本課程手稿與共學紀錄為主體的攤位顯得格外特別——那是由中文系曾柏凱領軍的「島輝行動教育共學團隊」。

攤位上沒有聲光特效,也沒有華麗的裝置,只有教師的筆記、學生的作品與課堂回饋。一張張手寫稿與照片,記錄著真實的教學歷程。這樣的呈現,彷彿在展場的喧鬧之中打開一扇通往教育本質的窗口,讓觀者暫時放慢腳步。

在展位上,曾柏凱分享具體實踐成果,包括如何引導學生進行 PBL 任務、如何從生活脈絡理解文化,以及透過提問、觀察與討論理解知識的形成。(圖/記者黃華安攝影)

「我在教學現場看到太多孩子對學習感到窒息,也看到許多青年教師在孤立中消磨理想。」島輝執行長曾柏凱回憶,他在政大與成大修課期間,就開始思考教育能否有另一種樣貌。於是,他與幾位志同道合的夥伴在 2024 年正式組成「島輝」,希望用一系列可複製的課程實驗,找回學習與教學的呼吸。

島輝以「教育不是為了適應世界,而是為了創造新的世界」為理念,主張課程應回到生活、城市與文化的現場。課程設計採PBL(問題導向課程)與真實情境,學生透過提問、觀察與討論去理解知識的形成。曾柏凱說:「我們不教學生該怎麼答對,而是陪他們去問——為什麼這樣想?讓他們重新擁有對世界的好奇。」

島輝團隊成員崔漪澄(左一)解説,如何以戲劇教育培養孩子的同理、理解與表達力。(圖/記者黃華安攝影)

島輝以課程手稿與共學紀錄呈現深度教學路徑 為孩子與教師搭建可呼吸的學習之島。(圖/記者黃華安攝影)

「戲劇教育」則是島輝實踐的重要核心之一。團隊設計角色樣貌與情境任務,讓學生在故事裡嘗試成為他者,從演出中學會換位思考與表達。團隊成員崔漪澄指出:「戲劇教育不是訓練演員為目的,而是通常人類模仿、扮演與遊戲的本能,在虛實之間學習觀點取替、同理他人,亦從中認識自己。」

除課程開發外,島輝也投入青年教師的培力工作。團隊以「共備社群」形式,定期進行課程試教、教室觀察與反思回饋,協助新手教師累積現場經驗。

「許多老師在這裡找到能同行的夥伴,也重新理解自己為何成為老師。」曾柏凱說。

島輝執行長曾柏凱簡報時從容穩健,精闢闡述教學理念、課程設計、創新發想與市場潛力,充分展現專業與差異化的教育實力。(圖/記者黃華安攝影)

在成大產學創新日展場,許多家長、投資人與教育工作者駐足閱讀島輝的課程紀錄,並主動提問。「有家長問我:『你們沒有 AI,也能在這裡展出嗎?』」曾柏凱笑著回應:「教育本來就該讓人停下來思考,不一定要跑得快。」這樣的對話成為展場中最溫柔的一幕。

有家長反映,孩子在體制內課程中常感窒息,而在島輝的課堂裡重新看見自己的亮光;教育界訪客也認為,這樣的行動提醒了我們,學習的主體永遠是「人」。

島輝執行長曾柏凱説:「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亮;學習,是從自己站起來時留下的腳印。」

島輝團隊強調,他們不是體制的對立者,也不是補習的替代方案,而是嘗試在兩者之間的縫隙中搭建一座「島」,一個能呼吸、能思考、能共學的場所。團隊目前正推進課程模組化、教師支持系統與社區合作計畫,期望逐步建構可長期運行的教育原型。

「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亮。學習,是從自己站起來時留下的腳印。」

曾柏凱說,他們不急著帶學生奔跑,而是陪他們踏穩每一步,讓孩子看見路的可能。

在科技喧囂的展場裡,島輝用最安靜的方式提醒人們——教育的光,從來就來自人本身,也來自那份願意慢下來的心。

成大長期深耕創業教育,效果卓越,獲學生丶老師及與產業界一致好評。島輝行動教育共學團隊表現,亦深獲各方好評。(圖/記者黃華安攝影)

 

您可能有興趣
購物頻道
特色村里
  • 本里原隸屬於文華里,79年 1月里行政區域調整,自文華里分出,因文南路縱橫其間,故名文南里
特色廟宇
特色社團
熱門新聞
特色人物
  • 陳郁欣

    不動產找良欣買賣最安心
    專售房屋、買屋賣屋、店面、建地、農地、廠房、工業地、預售屋
    陳郁欣 CHEN YU-XIN
    高雄市
特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