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6
關閉
2024-05-22 18:07:00
農廢再生X文化永續 「屏大知南行綠的在地培力與實踐計畫」

【視傳媒/記者范家豪/屏東報導】 屏東大學「搖滾社會力」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自106年起積極透過「社會企業與公益創新學分學程」集結8個學系、21位老師、36門課程,透過場域實踐、學生提案實作等方式培育人才。今年搖滾社會力團隊以「知南行綠」為主題,一連四天在民生校區展現在地培力與實踐成果。

 

▲屏大知南行綠的在地培力與實踐計畫「農廢再生」。(圖/屏東大學)

 

 今(22)日更以「農廢再生」主題,由計畫長期合作的枋寮大地小學堂負責人蘇意玲與文化創意產業學系古淑薰老師共同主持,以農廢再製的文創商品蓮霧樹枝鉛筆DIY製作講述大學如何以文化產業意識增能地方認同及知識轉譯,活化農村文化產業,促進地方創生與文化永續。

 

▲屏大知南行綠的在地培力與實踐計畫「農廢再生」。(圖/屏東大學)

 

 蘇意玲指出,蓮霧等果樹剪下來的廢枝以前都是露天焚燒容易造成空氣污染與環境負擔,她開始思考「轉廢為寶」,透過一家人的分工將其循環再利用成蓮霧筆,或者從捕鰻苗的三角漁網發想,以蓮霧廢枝與漁網取其台語諧音成為「希望蓮蓮」祝福飾品,再透過USR計畫的產學合作將這些地方產業加以文化化,發展成遊程與手作體驗推廣食農教育,「讓年輕人來到農村、認識農村、利用大學專業為農村加值,同時也做到循環經濟、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實踐能力!」

▲屏大知南行綠的在地培力與實踐計畫「農廢再生」。(圖/屏東大學)

 

 古淑薰老師與蘇意玲兩人一起透過課程引導同學在枋寮探究文化產業與文化永續等相關議題與實作已有六年,透過大學與地方共同合作教學實踐,更能將根植於在地農村文化涵養的多元文化產業活動或運用策展加以展現,加深居民與大學生對農村價值的認同,並能賦權居民肯認地方產業的價值與意義,以地方文化為基礎加以創意轉譯更能為當地產業帶來新的設計意涵與產品價值。

 

▲屏大知南行綠的在地培力與實踐計畫「農廢再生」。(圖/屏東大學)

 

 透過這些課程的教學實踐,陸續培育學生畢業後在屏東市、枋寮、潮州等地方從事農村文化產業與地方創生的工作,實踐USR在地連結與人才培育的核心目的,也讓大學的存在透過教學實作更能回應在地的社會需求,進而促進社會良善的循環發展。

 

▲屏大知南行綠的在地培力與實踐計畫「農廢再生」。(圖/屏東大學)

您可能有興趣
特色村里
  • 本里原隸屬於文華里,79年 1月里行政區域調整,自文華里分出,因文南路縱橫其間,故名文南里
購物頻道
特色廟宇
熱門新聞
特色人物
  • 方聖傑

    咖啡熊 /台中逢甲店 跑腿人
    大家好~我是咖啡熊的JerryFun ! #咖啡熊不只是咖啡熊! #咖啡熊每天為你加油! #來咖啡熊找一杯有溫度的咖啡喝!
    咖啡熊/方聖傑
    台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