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美醫院開刀房團隊透過「手術全期照護三部曲」從術前評估到術後復健,提升乳癌病人術後復健及減輕心理壓力。(記者蔡清欽攝)
視傳媒記者蔡清欽/台南報導
65歲黃女士去(2023)年2月因右側乳癌、左乳浸潤性導管癌及三陰性乳腺癌,接受乳房切除手術,因擔憂術後患側疼痛及上肢肢體的活動度受限,導致心理壓力大,奇美醫院開刀房團隊透過「手術全期照護三部曲」術前、中、後三階段的手術全期訪視,今(2024)年5月回診時,雙上肢活動功能都達到滿分,大幅提升乳癌術後的照護品質,也降低病人術後的心理壓力。
▲主講者護理部開刀房護理長黃代泱(左)與護理部開刀房護理師凃怡君。
奇美醫院護理部開刀房護理長黃代泱說明,乳癌為台灣婦女發生率第1名,手術是乳癌治療最重要的一部分,但術後又面臨疼痛、胸壁緊繃感、患側手臂水腫及肩膀活動受到限制等,因此針對全乳手術併淋巴結切除病人,護理團隊偕同物理治療師秉持全人照護的理念,發展涵蓋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後的「乳癌手術全期護理模式」,提供病人手術相關訊息,強化其自我照護效能並提升整體醫療照護品質。
美國手術室護理學會(AORN)於1975年提出手術全期護理,強調護理的連續性及整體性,將手術室護理由技術性操作發展為以病人為中心之護理,達到促進病人健康、減少傷害及合併症發生。手術護理分為手術前期護理、手術中期護理、手術後期護理,藉由手術全期護理照護模式,提供病人直接、整體的照顧。
黃代泱說明,有感於全乳手術併淋巴切除病人常因術後淋巴水腫、手臂與肩膀活動度降低,進而影響到日常生活功能,奇美醫院開刀房整合外科部、復健部及癌症中心、社會服務部社工師與外科病房等相關團隊提供全面專業模式,建置「全乳手術併淋巴結切除病人」手術全期照護三部曲,並利用實證手法建立「全乳房手術併淋巴結切除術前擺位照護」、「全乳房手術併淋巴結切除身體心像改變照護」及「全乳手術併淋巴結切除病人上肢活動功能照護」等相關病人照護標準。
▲奇美醫院復健部物理治療組物理治療師陳玟君(左)示範放置人工血管後的上肢安全運動,協助乳癌病友恢復上肢活動功能並提升生活品質。
開刀房護理師凃怡君表示,根據該院統計,2022年手術後6個月病人上肢功能評估分數平均從8分提升至13分,2023年則更進一步,平均從術後9分提升至14分,病人患側皆可恢復術前上肢活動功能。然而,去年執行術後6個月上肢功能評估時發現,病人健側肢體分數低於患側肢體,調查發現原來是因病人在健側放置人工血管後不敢活動,導致活動侷限,因此手術全期照護團隊共同完成「人工血管植入術後的上肢安全運動衛教單」,於術後2至3日評估時進行衛教,消除病人疑慮,改善結果顯示術後6個月的健側上肢功能分數平均提升3分。
-
2024-11-20 20:19:30
-
2024-11-20 15:27:29
-
2024-11-18 18:06:00
-
2024-11-18 14:51:00
-
2024-11-16 17:28:00
-
2024-11-14 15:14:33
-
2024-11-12 17:38:41
-
2024-11-11 17:17:05
-
2024-11-10 10:52:12
-
2024-11-09 17:23:30
-
2024-11-08 16:49:36
-
2024-11-07 16: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