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0
關閉
2023-07-17 15:41:55
監測疲勞,預防少棒聯盟肘


▲成大醫院小兒骨科醫師洪志凱表示,手肘內側疼痛問題,需就醫評估與治療,不可輕忽其嚴重性。(圖/成醫提供)


    視傳媒記者蔡清欽/台南報導


11歲鍾小弟是少棒左投手,比賽後發生左手肘內側疼痛,家長帶至醫院就診。經X光檢查,發現手肘肱骨內側上髁的生長板軟骨間隔變寬,且有隱微骨折,確診為「少棒聯盟肘」,經2個月的保守治療與適當休息後,鍾小弟手肘內側已復原、隱微骨折也順利癒合,又回到球場上繼續他的投手任務。


成大醫院小兒骨科醫師洪志凱指出,「少棒聯盟肘」主要致病機轉在投球時的手肘外翻、外旋姿勢對手肘內側產生的極大壓力,若姿勢不正確、投球數量過多或過度頻繁投球,長時間下來將導致手肘肱骨內側上髁生長板發炎、剝離,甚至造成撕脫性骨折或壓力性骨折的發生。


這樣的受傷機轉若發生在肌肉骨骼成熟後的成棒或職棒球員中,可能造成手肘內側(尺側)副韌帶受傷或斷裂,嚴重者甚至需要接受韌帶重建手術,也就是有名的湯米約翰(Tommy John)手術。為了預防小球員的投球受傷,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MLB)提出了聰明投球(Pitch Smart)指引,而洪志凱醫師指出,和台灣少棒訓練的現行策略比較,聰明投球(Pitch Smart)指引中有幾個項目的提醒是有差異且值得注意的,包括:1.不建議少棒時期的小球員從事專項運動,且要避免過度的投擲動作;因此建議1年中至少4個月、且至少連續2至3個月不可進行投擲相關的運動,改從事其他類型的運動。


2.少棒階段的小選手因為投球機制仍不夠成熟穩定,因此不建議投擲變化球,僅允許投擲直球與變速球。要到選手13歲以後,投擲直球與變速球的能力已成熟且穩定,才可以開始學習投擲變化球。


3.負責投球的選手如在比賽時未以投手登場,需避免擔任捕手的守備工作。


洪志凱醫師提醒,少棒聯盟肘並非單一次事件所導致的傷害,而是長時間反覆性疲勞所造成的。因此,考量未成年小球員的身體結構尚未成熟,訓練過程中需持續監測疲勞症狀,並給予身體適當休息,以避免過度使用帶來傷害。

 

您可能有興趣
購物頻道
特色村里
  • 本里原隸屬於文華里,79年 1月里行政區域調整,自文華里分出,因文南路縱橫其間,故名文南里
特色廟宇
特色人物
  • 陳郁欣

    不動產找良欣買賣最安心
    專售房屋、買屋賣屋、店面、建地、農地、廠房、工業地、預售屋
    陳郁欣 CHEN YU-XIN
    高雄市
熱門新聞